當前位置: 首頁 > 核心優勢
2020/06/23
中醫文化博大精深,觀古代醫書不難發現,中醫更講究辯證施法,采取防治相結合的手段,并配合多種劑型對癥調養。說到劑型,不得不提古代八大劑型,膏方就是其中較為特別的一種,下面就隨康瑞的醫師一起學習一下。
膏方也被稱為膏滋或膏劑,膏劑是半固態的流狀體,所以會讓人聯想到外敷的膏藥,其實膏方不僅可以外敷,還可以內服。外敷膏劑為中醫外治法中常見劑型,是將藥粉與適當的基質物混合成藥膏,涂于皮膚表面,主要用于潰爛、中毒、止血等病患。
內服膏劑才算得上名副其實的膏方,因煎服與傳統的湯劑類似,所以也被認為是“湯劑”的升級版。需要區別開來的是,煎膏是藥材濃縮后的精華物,多種食材多次煎熬,蒸發掉多余水分,去粗取汁,加阿膠、黃酒、煉蜜等輔料制成半流狀物。這種流狀物具備一定的粘性,能長時間保留體內,達到滋補作用,適合體虛之人或慢性病患者。
膏方的起源與發展史
中醫膏方傳承上千年,《黃帝內經》是zui早記載膏劑的醫書,馬膏就是其中之一;《金匱要略》中也記載了大烏頭膏、豬膏發煎的內服膏劑。
早期有關膏方的完整組方是以膏藥命名的,1972年甘肅武威縣出土的《武威漢代醫簡》中就記載了百病膏藥方、千金膏藥方、婦人膏藥方這3種。與《五十二藥方》和《黃帝內經》中的膏方比較,《武威漢代醫簡》中的膏方含有詳細的藥材名稱,外敷內服均可,有治逆氣、潤喉、治瘡等作用。
到了晉代,膏方的運用開始由外敷發展到既可外敷亦可內服,兼具內外并用之法?!吨夂髠浼狈健吩凇爸伟俨浼蓖枭⒏嘀T藥方”中收藏了7種劑方,其中五毒神膏、陳元膏、虎骨膏等均可外用內服。上述的這些膏劑主要目的還是怯邪療疾,并沒有補益調養作用。
南北朝時期,陶弘景在《本草經集注》中也明確指出“煎膏”為內服的藥劑。唐朝以前,膏大多以治療為主,而且內服外用都可以,到了唐朝,膏開始用于養生了,楊貴妃鐘愛膏方,常用于補血養顏,維持美顏常駐。詩中也有記載:“鉛華洗凈依豐盈,雨落荷葉珠難停。暗服阿膠不肯道,卻道生來為君容?!闭f的就是楊貴妃食用阿膠膏保持風華美貌的秘訣。
宋代的膏已逐漸代替煎服藥,延續了唐朝風格,用途已更加廣泛。比如《圣濟總錄》中的膏方兼具治病和滋養的作用,而且已經開始用蜂蜜收膏?!队幵悍健酚涊d的太和膏制作工藝與現代相差無幾。
發展至明清,膏方已非常成熟了,主要表現在命名正規,制作流程規范,品種繁多這些方面。這個時期的中醫藥文獻都被作為臨床試用,延續至今依然經久不衰,如龜鹿二仙膏、瓊玉膏、霞天膏、補精膏、黃精膏等。
現代的膏方更是豐富多彩,在前人的經驗上取其精華,摒棄對人體有傷害的藥材,取藥食同體的原料組方,具有補氣養血、腎肝同補、利脾養胃等作用,更符合當代人的養生需求。